燕雀归来 清明怀古——燕郊高新区一幼为您推送清明节小常识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它与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习俗甚多,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习俗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

 扫墓祭祖  

 

清明节是传统的春祭大节,与之相对应的是重阳节的秋祭。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

 

 春游踏青  

 

踏青也称作春游,古时也叫探春、寻春等等。清明时节,春回大地,阳光明媚,万物复苏,人间处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踏青的大好时光。

踏青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宋代,踏青之风最为盛行,一直相传至今。

 

拔河  

 

拔河的运动起源于春秋后期,开始是在军队中盛行,当时叫“牵钩”、“钩强”,后来流传到民间,到唐朝时期开始称为“拔河”。

拔河就是人数相等的双方对拉一根比较粗的绳子,将对方拉出河界,就算获胜。唐玄宗时期曾经在清明节时期举行大型的拔河比赛,后来就逐渐演变成清明节的民间习俗了。

 

放风筝  

 

放风筝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

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

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蹴鞠  

 

蹴鞠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活动,起源于战国时代,蹴鞠就是指一种古老的皮球,球面是用皮革做成,里面用羽毛填充。

蹴鞠运动是古代清明节时期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游戏,到了汉代,蹴鞠就已经成为一项非常专业化的运动。到了唐宋,蹴鞠的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成为一种大型活动,在宫廷内,经常有数百人参加。

 

荡秋千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改为秋千。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清明节外出穿什么

乍暖还寒的清明,昼夜温差大,天气容易变化,小朋友们出门,要随时调整穿衣。背部、小肚子和小脚丫要注意保暖,头部和心胸要注意散热。

南方降水较多,出行便可准备雨具,防雨防滑。北方较为干燥,风力较大,出行可准备口罩、墨镜等装备。

 

和清明节有关的诗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

 

清明上已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宋)欧阳修《采桑子》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唐)刘长卿《清明后登城眺望》

三河首页    我们的节日    燕雀归来 清明怀古——燕郊高新区一幼为您推送清明节小常识
创建时间:202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