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兔儿爷值班

中秋节兔儿爷值班


   眼看就要到中秋佳节了,每逢这个节日总有位神仙特别忙,不能休息,得连续“值班”,这就是兔儿爷。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彩塑兔儿爷传承人,双彦在中秋节前也没闲着,天天忙着赶制兔儿爷。


  相传,从前北京的瘟疫是嫦娥身边的玉兔治好的,因而百姓们家家户户都会供奉兔儿爷以表感谢。传说中为了能给更多人治病,玉兔骑上马、鹿或狮子、老虎,走遍京城内外,所以,现在的兔儿爷也就有了骑不同动物的版本。而兔儿爷在北京可谓是家喻户晓,关于它也有不少歇后语,比如“兔儿爷的旗子——单挑”, 是指兔儿爷的靠旗只有一边;“兔儿爷拍胸口——没心没肺”,是因为兔儿爷都是用厚厚的泥压在模子里,等干了以后再将模子起掉,兔儿爷也就随之成形了,如此一来,兔儿爷本身就形成了空心,因此它的胸口确实是“没心没肺”;还有一句话说“兔儿爷折跟头——窝了犄角”,指的是兔儿爷独特的耳朵造型,因为在制作过程中担心兔儿爷的耳朵掉了,它的耳朵都是单做出来,然后再绑上铁丝装上去,所以这句歇后语也确实有点根据。


  双彦说,兔儿爷原来讲究的是“年年请,年年送”。送兔儿爷就是要在中秋前,要把去年请来的兔儿爷摔掉,寓意着去年兔儿爷把我家的灾病全部带走了,然后再去请今年新的兔儿爷。老年间都说“隔年的兔儿爷——老陈人儿”,说的是兔儿爷是泥制的,很少能保存到第二年。不过,现在的兔儿爷对于很多家庭而言不仅拥有防病防灾的美好寓意,也成了一件艺术品,所以防裂、防水就成了兔儿爷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对于兔儿爷的着色、勾画,双彦透露,其实早期的泥彩塑做工并不精细,父亲双起祥将其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才让兔儿爷看上去更加生动。


  2002年,双彦参加了北京旅游商品设计大赛获优秀奖;2002年赴重庆参加“北京民间艺术大师展示”活动;2004年赴新加坡参加民间艺术展演;2004年参加了由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和日本青少年交友协会共同举办的第二届《中日野外文化教育 指导者交流》活动;2005年赴阿联酋参加《中国城文化展》交流活动,还参加了《华夏风韵民间艺术展》;2012年在国家博物馆的非遗展上,一个1米多高的兔儿爷引起不少人的关注,这就是双彦和父亲一起破纪录完成的兔儿爷作品。


  对于民俗技艺而言,只有慢慢积累才能达到一定水平,兔儿爷的制作也是如此,需要有制作工艺的同时,掌握一定的民俗知识,每次创作时脑子里需要有一个概念,“做泥彩塑其实没有格式化的东西,它是非常随意的,但这种随意又包含着很多民俗知识,是很多民俗图案之间相互搭配的结果。”双彦说。


三河首页    公益广告作品_sanhewenming.wezhan.cn    中秋节兔儿爷值班
创建时间:2014-10-28